范颖同志先进事迹
范颖,辽宁省沈阳人,中共党员,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研究。从教20多年来一直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在科研方面,主编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多篇论文获奖;主持省、市级课题19项,多个课题获奖。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深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被大学生评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辽宁省的高校校园先锋示范岗、结对子先进个人;沈阳市首届师德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三育人标兵、三八红旗手;学校的优秀党员、巾帼建功立业标兵等荣誉。
她是藏族学生眼里的范妈妈。2016年马克思主义学院迎来第一批藏区学生5名,让谁来做这些藏区学生的班导师呢?学院领导最终研究决定,由范颖老师负责!在范颖老师的班导师随笔中她是这样描述的:“我很感谢院领导及同志们给予的信任,对我来说,没有经过生育之苦、分娩之痛就有了5个孩子,我很开心能跟这几个孩子有这样的缘分。”她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对这些从四千公里外到沈阳师范大学求学的孩子们她付出真心和真情。就如16级学生旦增拉姆说的那样:“我在别的老师眼里是学生,在她的眼里却是骨肉至亲的儿女”,藏区孩子们给她的微信名字备注的是范妈妈。如今,马克思主义学院已经有了三个年级共19名藏区学生,她用行动关爱、关注、关怀着他们,是他们的家人、朋友也是指导人生航向的老师。
一、爱生如子,生活中她是可亲可敬的好妈妈。藏区的学生到沈阳来读书,要克服很多困难。他们要克服“四关”——“气压关”、“语言关”、“学习关”、“思乡关”。为了帮助学生们顺利通过这“四关”,范老师想了很多办法,她要给学生们建一个家!让那个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家人的关怀。于是,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有了个特殊的家庭,这个家庭有一个大家长和19个藏族学生。孩子们亲切地称呼范老师为范妈妈,范妈妈更是亲昵地称呼她的藏区学生为孩子。家是什么?家是港湾,家是温暖的。病了有人关心,开心、难过有人分享,当然还要有好多好吃的。范老师办公室的钥匙每个藏区学生所在年级各配了一把,可以随时过来学习、聊天、休息.....每一年的军训都会有孩子病倒,给生病的学生送药和营养品那更是家常便饭;天凉了,她给学生们准备暖贴。女孩子肚子痛,范老师早就准备好了红糖姜茶;有过敏症状的孩子更是常年可以在这里找到维生素B族;担心学生们在办公室学习冷就准备小太阳给孩子们取暖。在办公室的窗台上是学生们最爱的美食角:香蕉、苹果、手撕面包、沙琪玛、太谷饼、枣糕、华美脆蛋糕、蔬菜干儿、水果干儿、黑芝麻糊、旺仔牛奶糖、卫龙辣条等等;咖啡就有:雀巢咖啡、麦斯威尔咖啡几种。……范老师都是成箱成箱的买来备着。用她的话说:“谁愿意让自己家的孩子饿着呢?”
在沈师大藏区大家庭里,范颖老师用爱——这把神奇的钥匙给藏区学生们在沈阳安了一个家。记得16级学生刚入大学门,就迎来了第一个节日——教师节,这一天也正巧是赤列罗布的生日,范老师早早就预定了米旗生日蛋糕,那天正好是周六,她把生日蛋糕拿到工作室跟她的孩子们一起给赤列罗布庆生。在这之后的每一个传统节日她都会请她的孩子们一起过节,解孩子们的思乡之苦。就拿中秋节来说吧,因为孩子们特别爱吃月饼,还没到中秋节,米旗月饼、好利来月饼、稻香村月饼......只月饼礼盒,她就不知买了多少回。就像孩子们说的那样“因为有范老师,我们在沈阳师范大学有家。她像冬日的阳光温暖了我们每一个藏区孩子的心。”18级的巴桑拉姆因为血压低和贫血军训都不能参加。范老师去找中医大夫咨询,回来后开始给巴桑拉姆补气血,买来好想你的大枣、枸杞、四粒红的花生米还有阿胶送给巴桑拉姆。范老师把怎样吃,每次吃多少都在图片上具体标注,嘱咐她按时吃,巴桑拉姆的爸爸知道范老师做了这么多很感动,坚持要把买补品的钱还给范老师,而范老师在微信回复:“不用,她也是我的孩子”。现在的巴桑拉姆脸上越来越红润了。
二、醉心教育,学业上她是一丝不苟的好老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新时代高校的人民教师,范老师恪尽职守、任劳任怨。藏区孩子入学分数低,基础差,入学成绩集体排年级倒数,一般来说他们的高考平均分低于同班同学200多分是常态,要让藏区孩子们圆满完成学业,一个孩子也不能掉队,这是范颖老师给自己立下的任务!范老师十分关心、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她一方面严格要求孩子们上课必须认真听讲,最大程度的保持与任课教师的互动;一方面跟孩子们的多个任课教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们学习状况,因材施教。就拿计算机这科来说吧,计算机是藏区孩子们很头痛的一门学科。有的孩子是到大学才接触到计算机,从无到有,上大学前学校没有普及过一点计算机的知识,大学计算机的考试不仅有理论知识还要有实践操作,对手里没有计算机可以练习的孩子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在大一期中的摸底考试中,孩子们考的十分不理想,一位数的考分让孩子们的自信心严重受挫。她告诉孩子们:“基础差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对于现状不能逃避,要勇敢面对”,晚上她牺牲个人休息时间陪着孩子们在工作室上晚自习,抓住孩子们每一点的进步鼓励他们、更相信他们。孩子们在范妈妈那里得到了鼓舞,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她还走进计算机课堂,跟任课老师了解藏区孩子们上课的状态、面临的困难......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孩子们的成绩由期中考试取得的一位数成绩,到最后全部顺利通过!更加可喜的是17级的次央拉姆和白玛曲尼还取得了90分以上的好成绩!在刚刚过去的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中,有两名藏区孩子综合排名在年级第八名和第九名!这跟刚入学时藏区孩子们的年级排名集体倒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用藏区孩子们的话说:“这里离不开范妈妈的辛勤付出”。因为肩负教育藏区孩子们的使命,她几乎没有什么自己的空闲时间,她不仅要跟任课老师时时沟通,了解把握孩子们的学习状态,随时做针对性的教育,她还特别建立了藏区家长群,把孩子们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及时与家长沟通。而且跟每一个孩子的家长都要沟通。因为语言问题,往往打电话会需要有翻译,但她都不厌其烦地、热心与家长沟通和反馈。在沈阳,汇文楼231是马院藏区大家庭,这里有一个范妈妈和她的19个宝贝儿!在西藏,线上的“马院藏区大家庭家长群”也时时关心、爱护着孩子们! 家校联系网形成了线上线下互动模式,为孩子们的成人成才做教育引领和导航!
三、立德树人,思想上她是藏区学生的指路人。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教师不仅要学高为师,更要身正为范。作为学校、市里优秀党员,教书育人先进的范老师;作为省先锋示范岗的范老师,她的为人品格深深影响了她身边藏区的孩子们。亲其师信其道。来自西藏拉萨的旦增拉姆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念越加坚定,在入党申请书中她这样写道:“我愿意做个像范妈妈那样温暖他人的人,我渴望加入这个先进的党,对党的信仰我笃信坚定。”在范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在旦增拉姆的不懈努力下,旦增拉姆在各个方面都获得喜人成绩。作为藏区生,她开创了很多的第一!她自己是大创项目、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省挑战杯三个项目的主持人。年级综合排名第九,今年旦增拉姆已被批准作为拟发展党员对象。
做个温暖而幸福的教育者。范老师做了很多在别人眼里“自找麻烦”的事儿。带着孩子们练习粉笔字,定期举行马院藏区生普通话展示大赛,每晚组织孩子们诵读经典作品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假期带孩子们参观文化馆……她还利用休息日带着她的藏区孩子们去做志愿者。到社区给农民工子弟上民族文化微课堂,到学校给小学生送课。从微课堂选题修改到课件制作,从教案书写到多遍试讲,孩子们从最先初登讲台的忐忑到如今课堂上自信满满地讲授,她不仅教会了孩子们为师的技能,更教会了他们去爱社会、爱人民。在民族文化微课堂的讲授中,孩子们不仅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把民族和谐、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2018年11月藏区孩子们把范颖老师带着他们到社区和学校讲授的民族文化微课堂活动制成了微电影《民族文化的乐行者》,作为学校唯一的代表作品参加省赛,又代表辽宁省参加国赛,获得了全国的优秀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在这一个又一个创造的佳绩中,有多少范颖老师不辞辛苦、默默无闻的付出,有多少范颖老师不知疲惫的关爱和指导,而这些都化作藏区孩子们充满自信、健康幸福的成长。孩子们说“因为范老师,沈师大是美的,沈阳更是一座独具魅力的城市,因为一个人温暖一个城。”
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不求名利、默默奉献是她的真实写照。这就是范颖老师,她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芒去教育学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用无微不至的关爱去温暖学生。她用“四有”老师的严格要求诠释了一名新时代党员教师的大爱初心和使命担当。